介紹台灣原住民傳統工藝藝術、珍貴的傳統工藝製作過程,和原住民各族之節慶祭典儀式。以著重鄉土教育為出發點,探討各部落族群文化生活的歷史背景和演變,呈現各族群特有之藝術和文化。

在原住民文化中,排灣族的木雕,具有豐富強烈的民族特色。
木雕的步驟依序是:畫線、打樣、雕刻、定型、細雕、磨光等傳統製作過程,本片將一一為您介紹。
排灣族的雕刻給人一種粗獷、樸拙的一種感覺。這種美學的基礎,應該是一種宗教的信仰和圖騰的象徵,而樸拙的人像雕刻,承襲著排灣族悠遠的原始藝術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31:38 觀看影片:


UP


本片詳實的記錄魯凱族青年,製作傳統魯凱族陶壺的完整過程。從山上採集陶土開始,經過篩選、日晒、攪拌、陰乾、成形、拉胚和陶壺圖案種類的介紹,如:蛇形、蛇紋形、三角形、菱形等,以及各式圖案所代表的意義。最後挖洞完成作品的窯燒,每一個過程都傳承著魯凱族先民的智慧結晶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30:48 觀看影片:


UP


泰雅織布在台灣原始藝術的範疇裏,一直保有獨幟一格的表現,只是這種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經濟的衝擊下,已逐漸式微而終至消失。
本集深入介紹泰雅族傳統的織布過程,從採麻、刮麻、績麻、紡紗、織布到完成的珍貴畫面。
隨著緯線在細密的經面上來回穿梭,彷彿老照片中黥面的泰雅織女跳出了歷史的圖框,呈現在我們的眼前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3:58 觀看影片:


UP


位在南隘寮溪畔的好茶村,是屏東縣霧台鄉六個村落中,保存魯凱文化最豐富的一個。由於南台灣山區到處都有裸露的頁岩,所以材料的取得十分方便,也因為這個因素,才使得石板屋自然形成當地的一種文化特色。
本集從石板的採集、打石板、切割石柱、砌牆以及石板屋中央的祖靈柱,直至屋頂與屋脊的搭蓋完成石板屋,傳承祖先遺留下來的建築文化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4:38 觀看影片:


UP


傳統的鄒族社會,是一個狩獵為主的一個社會,長期的生活當中,和獵物的一個接觸,鄒族人發展了一套製皮革的技術。
所謂「鞣皮」,是把動物的皮經由特殊的方式處理,讓皮革變得柔韌而且不容易腐爛的過程。
我們深入阿里山鄒族部落的祖居地,拜訪了一位擅長製作鄒族傳統鞣皮衣物的藝師,並介紹傳統皮帽的作法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5:53 觀看影片:


UP


鄒族人藤編的編織技術非常普遍,運用在器物或建築上。
本集深入阿里山的達邦部落,介紹鄒族的藤編,從最傳統的採藤、曬藤、剖藤、起底、編器身、骨架、底座、揹帶,完整的藤籃製作過程一一呈現。
外觀樸素的藤編,充滿鄒族人傳統的內涵。單純的線條,
流露出鄒族人與大自然相契合,將傳統文化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以藤編顯出鄒族人的驕傲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30:56 觀看影片:


UP


音樂是生命藝術的另類展現,原住民以歌聲唱出他們內心深藏的情感世界
,不論農耕、狩獵或是漁撈以及各種祭典歌曲等,都與原住民生活緊密結合,創造獨特悠遠的民族歌唱藝術,而原住民舞蹈更透過人體的形態、神情、肢體語言,表現出心中的思想情感、文化特徵,而且以歌和舞配合旋律節奏,在曼妙的舞姿下熱烈的舞出各族群多采多姿的生命之歌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3:40 觀看影片:


UP


從原住民傳統的建築和聚落的形態,都可看出九族文化的差異性。
本片介紹:泰雅族、賽夏族、卑南族、阿美族、雅美族、布農族、鄒族、魯凱族、排灣族各族的傳統建築風貌和文化特色,從建築物內的配置圖中,我們得以尋回原住民即將失落的傳統生活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5:03 觀看影片:


UP


介紹台灣原住民傳統工藝藝術、製作過程,和原住民各族之節慶祭典儀式,以著重鄉土教育為出發點,探討各部落族群文化生活的歷史背景和演變,呈現各族群特有之藝術和文化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3:13 觀看影片:


UP


浩瀚的宇宙自然,充滿許多難以理解的神秘變化,因此更增添人對天地萬物的遐思與讚嘆,由於信仰的力量,原住民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時能坦然面對。除了膜拜自然,人死後靈魂還是存在的觀念,也成為祭祀祖靈的由來,透過祭典儀式將天地眾神靈或祖靈表達內心敬意,即能得到庇佑
,各類祭典因而衍生,長久以來成為各族群敬仰生活的一部份。 ......〈詳見全文〉

節目長度: 25:28 觀看影片:


UP


行銷服務 
系統製作